電子報
電子報

█ 校園訪談:東游臺灣 求學文大 赴臺交流生播音13級孫一帆一席談

    2013年,我校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簽署了校際友好合作協(xié)議,達成了兩校間開展教師交流、學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共識。2014年9月,作為第二批赴臺學習的學生,我校播音與主持專業(yè)13級孫一帆同學在中國文化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學習交流。今天通過與孫同學的訪談,讓我們領略一下她眼中的寶島臺灣:

    主持人:聽說你決定參加這個項目前挺糾結的?

    孫一帆:是的,聽說有赴臺交流的項目時,我一方面想去臺灣看看,一方面又擔心會落下半年的專業(yè)課學習。但4個多月在臺灣的收獲告訴我這個擔心是多余的。知識永無止境,外面世界精彩與否都需要自己品味。

    主持人: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寶島的教育是什么模式?

    孫一帆: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看著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黃皮膚的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然而學習氛圍和模式卻不盡相同,比如:期中或期末考試時,老師總能挑出幾張試卷念給我們聽,試卷上寫著“老師,不好意思,我腦袋down機了”之類的話,老師并不會讓這些同學掛科,他們誠實的態(tài)度為自己贏得了及格的分數(shù)。

    主持人:與臺灣的老師相處,有沒有打破你對老師的固有印象?

    孫一帆:在臺灣,老師與學生常常打成一片,老師講課語言幽默,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在這里我最喜歡的是教傳播理論的林福岳老師,他在一開學就講明了所有的課堂紀律,還開玩笑的說:請你們?yōu)榱宋遥灰屛业诙暝僖姷侥銈?,最好不要被我down掉哦。俏皮的說話語氣引得我們連連發(fā)笑。

    又比如教授采訪與寫作的賴金波老師,他總會在課堂上聊一些自己或家人搞笑的事情,或是問我們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例如“在黑人和白人之間,你們女生會選擇嫁哪一個呢?”有時候上課時會有狗狗進來視察一圈或者趴在地上睡覺,老師就對狗狗說:“你去年已經(jīng)修過這門課了……”這些老師雖然不再青春,但他們卻有一顆年輕有愛的心。

    主持人:與臺灣同學交流有哪些不同?

    孫一帆:我們需要學習團隊的合作。比如做一份報告,有人收集資料,有人制作整理,有人負責ppt的講解,一切全靠大家良好的配合,不會有誰會找借口將任務搪塞給其他人。期間,我參演了一部由學生自導自演的微電影,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會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盡量不讓自己出現(xiàn)差錯,因為他們不想因為自己的過錯連累到其他人。

    主持人:臺灣同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孫一帆:你可以看到許多人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擁有自己的特點,張揚自己的個性。當有人在唱歌,我們就可以席地而坐去欣賞他人的歌喉;有人在跳舞,我們可以為他們的舞姿鼓掌;有人在扮演鋼鐵銅人,我們會和他們拍照留念。我們不在乎他們是誰,他們也不在乎我們的眼光,就是在做自己。

    主持人:聽說現(xiàn)在你對“謝謝”這個詞有新體悟?

    孫一帆:是的。在臺灣的日子里,我學會了說“謝謝”,聽到最多的也是“謝謝”,在說“謝謝”那一瞬間會有一種家的溫暖。不管干什么,人講話總會少不了“謝謝”。李安曾說過: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爸x謝”兩字雖小,但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讓我覺得生活中充滿了感恩,給生活添加了幾分溫情。

    主持人:赴臺交流一晃而過,回顧這段學習經(jīng)歷有哪些感想?

    孫一帆:都說臺灣是一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雖然只有短短的4個月,我不得不說,我也在慢慢的愛上這里。臺灣的生活節(jié)奏很慢,好像沒有什么事情可以讓你變得慌張。商場總是快要到中午才開始營業(yè),人們有條不紊地過著自己的生活,這樣的慢節(jié)奏更讓人傾心。

    與同行的同學交流,許多人反映大部分臺灣同學都非常友好,但是不排除極個別極端情緒的同學存在。無論如何我還是想說一聲:“謝謝!”

    后記:在孫一帆同學的眼里,臺灣是一個安逸的島,在這里,她褪去了浮躁。東游臺灣,求學文大,學習知識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擁有一種接受不同文化、不同觀念的眼界與胸懷。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只要我們敢于嘗試、不斷學習,成功就在路上

□記者 陳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