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學的成立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學,9月改稱川北大學。
川北大學建立后,進行了初步的調(diào)整改革,開展了師生員工的思想改造學習活動,積極參與各種政治運動,推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
一、接管與遷校
1950年7月15日,私立川北大學召開全校師生員工大會。大會由行署文教廳廳長賈子群主持,他代表行署正式宣布:成立公立川北大學校務整理委員會,由賈子群、徐孝恢、段可情、李仙舟、夏昌槐、孫宗任等11人組成,賈子群為主任委員,徐孝恢、段可情為副主任委員;正式接管私立川北大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兩校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學;規(guī)定兩校學生于9月15日在南充小西街新校址報到注冊。賈子群在會上還傳達了中共川北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關于兩校合并的三點指示:(1)親密地、緊緊地團結(jié)起來;(2)不看牌子看貨色;(3)對三臺川北大學及南充文學院師生同等看待,一律參加甄別考試。這一指示,有力地促進了遷校、并校工作的順利進行。
校務整理委員會成立后,為了順利進行私立川北大學的搬遷工作,7月底又分別組建3個委員會,即清點接交委員會(下設文書、出納、會計、注冊、庶務、工廠農(nóng)場、圖書儀器等七組)、遷校委員會(下設起運押運、新校舍籌備二組)和招生委員會,分組進行工作。此外,成立一個糾查組,督促檢查各組工作。8月1日遷校工作正式開始。在清點核遷校期間,伙食等一切費用均由政府供給。在川北行署的關懷下,通過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8月底,即順利完成學校從三臺到南充的搬遷工作。
公立川北大學在南充的校地、校舍,計有接收大佛寺,一半作職工宿舍,一半作學校實習工廠;城隍廟,作學生宿舍;原成達中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作教學用房;諶家祠和范姓住宅,作教師宿舍。
此外,還接收范姓桂花坪30市畝和西橋頭夏姓50畝土地,作附設農(nóng)場;買得正府街、新順后街、長生巷民房各一座,作職工宿舍;小西街民房一座,作女生宿舍。校本部設小西街原成達中學(今南充教育學院),分部設賽云臺原私立川北文學院(今順慶區(qū)新建鄉(xiāng)第三小學)。
9月,川北行署文教廳指示:“公立”二字取消。“公立川北大學”改稱“川北大學”。校務整理委員會改為校務管理委員會。由賈子群、段可情、徐孝恢、伍非百、李仙舟、夏昌槐、孫宗任、張靜虛、傅子東、鄭方、郝笑天、蘇蔡、盧子鶴、陳古松,以及元川北大學講師助教會代表王正瑾、職員代表邱宗隸、代表張永寧、學生代表周倫敦和原文學院學生代表鄧淑貞等19人組成。賈子群任主委委員,段可情、徐孝恢、伍非百任副主任委員。9月24日,川北大學開學行課。11月6日,舉行慶祝川北大學校管會成立大會,全校教職工184人(含助教以上教師100人,職員34人,工人50人),學生578人參加大會,熱烈慶祝校管會的成立。
二、行政教學組織改革
改造舊大學,創(chuàng)辦新大學,其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為了適應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需要,培養(yǎng)新一代有用的人才,川北大學建立后,即進行初步的調(diào)整和改革。
川北大學根據(jù)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有關規(guī)定的精神,制定了《川北大學組織規(guī)則》(簡稱《規(guī)則》),作為調(diào)整改革的依據(jù)?!兑?guī)則》明確指出:川北大學校管會是在川北行署文教廳的領導下,行使對學校的領導權(quán),從而徹底結(jié)束了原私立川北大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董事會對學校的領導。
改革教學組織是改造舊大學的重要步驟。川北大學在校管會領導下,設秘書處、教務處和總務處;撤銷原“訓導處”,廢除各項壓制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設“學生生活輔導委員會”,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委員若干人,對學生實行民主管理。原私立川北大學設3院9系,私立川北文學院設3系,共12個系。經(jīng)調(diào)整,決定撤銷院一級設置,全校設9個系,中國文學系(主任李炳英)、哲學歷史系(主任張靜虛)、企業(yè)管理系(主任劉紀之)、農(nóng)藝系(主任鄧微心)、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系(主任楊振昌)、水利工程系(主任王毓泰)、土木工程系(主任聶增能)、化學工程系(主任藍蔚豐)、數(shù)學物理系(主任樊懷義)1951年4月,增設水利、土木、化工、農(nóng)機和采礦5個速成專修班 (實際學習時間為一年半),招生學生171人。
系以下設教學研究指導小組 (簡稱教研組),開始學習蘇聯(lián)經(jīng)驗。教研組為教學的基本組織,設主任1人,領導本組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檢查本組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并領導與組織學生自習、實驗和實習。全校先設“會計學”、“統(tǒng)計學”、“普通物理學”、“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四個學科教研組作為試點,再逐步推行。在課程改革方面,將課程分為共同必修課、各系專業(yè)必修課及選修課三類。廢除對學生灌輸法西斯主義思想的“黨義”課和事實上以宣傳封建倫理觀念為目的的“倫理學”;設“社會發(fā)展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作為共同必修的政治課;哲史系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農(nóng)經(jīng)系設“政治經(jīng)濟學”等課。
為保證教研組的逐步建立,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1952年度的新生開始實行“學時制”(根據(jù)1950年7月《公立川北大學暫行條例》規(guī)定,學校采取學分制),以代替“學分制”(舊生仍實施學分制)。
此外,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一方面積極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則派教師外出進修以提高業(yè)務水平。到1951年6月,全校教職工已由建校初的184人增加到206人。
經(jīng)過初步的調(diào)整和改革,川北大學在教學組織、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有了革新,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學校工作的中心,舊的教育制度基本上仍在沿用,改革剛剛開始。
三、思想改造學習
新中國成立初期,川北大學執(zhí)行黨的以改造思想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通過組織多層次的政治學習,提高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
為了順利進行思想改造,川北大學設立“政治教學委員會”(簡稱“政教會”),負責學生的政治課教育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時事政治學習委員會”,領導全校師生進行時事政治學習;同時,還設立“川北大學宣傳委員會”,及時向師生宣傳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
川北大學建立之初,黨的組織還不健全,直到1952年2月才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川北大學黨小組,組長趙承休,當時有黨員4人。雖然黨員人數(shù)不多,但他們積極參與和組織思想政治學習,發(fā)揮了先鋒模范作用。當時,川北大學還有共青團(川北大學團支部是1951年5月6日成立)和民盟區(qū)分部(1951年12月3日成立)等組織,他們在團結(jié)教育廣大師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參加各項政治活動等方面,協(xié)助校管會做了大量工作。
1952年2月5日,川北行署文教廳組織“川北區(qū)教育工作者寒假學習會”,在南充市集中全區(qū)大、中學(含南充市小學)教職工2046人進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學習,川北大學有143名教職工參加。開學前,胡耀邦來到住地,看望參加學習的全體學員,勉勵大家認真學習,改造思想。學習期間,教師們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教育了自己,幫助了同志,初步劃清了無產(chǎn)階級思想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思想的界限。學習歷時5周,于3月10日結(jié)束。
四、參與政治運動
1950年10月,全國開展抗美援朝運動。11月25日,川北大學召開“反對美帝侵略朝鮮聲討大會”,堅決擁護全國各民主黨派支持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聯(lián)合宣言,積極參加反美示威游行,并深入工廠、農(nóng)村進行抗美援朝的宣傳。全校學生熱烈響應中央人民政府關于青年學生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的號召,先后兩次、有300多名學生報名參軍,還有一些教師也鼓勵子女報名參軍。在捐獻飛機大炮運動中,全校教職工捐獻舊人民幣29247500元,人均捐獻10多萬多元(合幣制改革后10元多)。與此同時,師生員工制定了“愛國公約”,批判了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信心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
川北區(qū)的土地改革,自1951年2月至1952年4月份分三期進行。川北大學先后有300多名師生分期分批下鄉(xiāng)參觀或參加了土改。在學校開展的“反地主防空洞”運動中,有50多名地主家庭出生的學生,主動交出隱藏在學校的封建財物,表示他們堅決與封建家庭劃清思想界限的決心。
1951年4月,在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中,全校教職工和學生中有300多人主動交代了自己與反動黨團或封建會道門的關系,一些師生還敢于揭發(fā)親友中的反革命分子并和他們作面對面的斗爭。在全?!胺磳γ朗Y特務罪行控訴大會”上,師生員工揭發(fā)批判了特務頭子曾濟寬在學校從事各種破壞活動的罪行。曾犯后經(jīng)南充市人民法庭公判槍決。
1952年元旦,毛澤東主席發(fā)出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的號召。3月下旬,在川北大學“節(jié)約檢查委員會”的領導下,全校開展了這一運動。運動要求師生員工一方面檢查批判自己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劃清敵我界限;另一方面對被認為有貪污嫌疑者進行審查、批判、斗爭。運動進行40多天,被審查的教職工有20余人,被打成“老虎”(貪污舊人民幣千元以上)的有11人,其中有5人是 “大老虎”(貪污舊人民幣億元以上)。后來查明事實,都予以甄別。
川北大學師生的思想改造及其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得到了川北區(qū)黨委、川北行署的直接領導。為辦好學校,川北區(qū)黨委和行署不僅在人力和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對師生的團結(jié)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學校有30多名教師參加川北地區(qū)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共商政事,大大調(diào)動了知識分子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全校師生員工經(jīng)受了鍛煉和考驗,提高了思想政治覺悟,為川北大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艱苦奮斗,勤儉辦學是私立川北農(nóng)工學院的基本精神,川北大學將它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并成為其辦學的一大特色。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財政困難,新成立的川北大學,家業(yè)小,底子薄:校舍散處各地,由民房和寺院雜湊而成;圖書資料嚴重不足(當時圖書僅有3176冊,其中中文書2671冊<含線裝書934冊>,英文書48冊,俄文書26冊,圖表14種,雜志16種,報紙7種);教學儀器缺乏(化學實驗室僅有分析天平3臺,瓷器儀器如坩堝、蒸發(fā)皿等僅有數(shù)件,木、銅、鐵制儀器均為本地所制,常用藥品大約200種;生物實驗室有顯微鏡5部,玻璃儀器甚少,動植物標本有限;物理實驗室只有普通中學使用的最簡單的一期模型42種,實驗課很難進行);農(nóng)場、工廠設備簡陋。在教學過程中碰到很多困難。當時,教職工宿舍都是破舊的民房,光線暗,又無電燈,教師們就在房頂安裝亮瓦;房間窄了,就用雙層床。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教師們?nèi)宰巫尾痪氲貍湔n和批改作業(yè)。為了解決學校圖書資料不足的困難,滿足師生們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學校號召師生捐獻圖書或舉辦讀書報告會 (請看過新書的師生,報告該書的內(nèi)容和心得體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家渴求新知識的愿望?;瘜W專業(yè)缺乏實驗儀器和藥品,在教師指導下,師生一道,自己動手,對化學實驗室進行全面清理整修,終于把一批破舊儀器配套成件,變廢為寶。川北大學的文體設施很差,師生們就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積極開展文體活動。1951年,川北大學籃球隊和排球隊,在川北區(qū)籃球、排球運動會上,雙雙奪魁。在參加1950年南充市慶祝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國慶節(jié)舉行的五萬人大游行的行列中,川北大學的文藝隊伍以表演內(nèi)容豐富、形式新穎、技巧嫻熟最受群眾歡迎。
師生還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由中蘇友協(xié)川北大學支會主編的 《中蘇友好》特刊,在《川北日報》辟??欢ㄆ诳?。1951年6月5日,??洞ū贝髮W》創(chuàng)刊,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學校生活。共青團和學生會辦了 《青年之友》、《學習園地》,各班級主辦了墻報、剪報等不下數(shù)十種。數(shù)理系的“數(shù)學學會”、農(nóng)藝系的“米丘林學會”、哲史系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等學術(shù)團體相繼成立,進行學術(shù)討論。經(jīng)粗略統(tǒng)計,川北大學師生在《川北日報》兩年半的發(fā)行期間,先后發(fā)表各種報道,譯、著文章一百多篇。正是這樣,川北大學雖僻居“陋巷”,仍在當時的川北地區(qū)產(chǎn)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川北大學從1950年7月成立,到1952年9月改為四川師范學院,共兩年零兩個月時間。它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儉辦學的歷史。在其辦學期間,學校共畢業(yè)本科學生337人。這些畢業(yè)生被分配到祖國各地,其中有不少的人在工農(nóng)業(yè)、數(shù)學、科研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