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樹立教學學術理念,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一、教學學術運動在美國的興起1990年,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會(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簡稱CFAT)主席ErnestL.Boyer提出教學學術的概念。在以CFAT名義發(fā)布的報告《學術反思》中,Boyer認為應當重新思考學術的概念,把大學教師的全部工作都納入學術的范疇。因此,他把學術分為發(fā)現(xiàn)的學術、綜合的學術、應用的學術和教學的學術等四類。前三類學術都與教師的研究活動相關,分別對應于以發(fā)現(xiàn)新知識為目的的傳統(tǒng)科研,整合不同學科知識以形成新的研究領域,以及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教學學術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把教學視為科學,應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大學教師也要經(jīng)過專門培訓,不能僅憑經(jīng)驗教學。二是教學富于創(chuàng)新性,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大學教師不能只做教書匠,年復一年地照本宣科。把教學歸入學術的范疇,進一步提升了教學作為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活動的地位,使教學在本質屬性上等同于科研。
  從1990年代開始,CFAT在美國發(fā)起教學學術運動,使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成為大學校園的一種風氣。很多大學建立專門機構,開展教學研究,對教師進行培訓,為教師提供咨詢服務。許多一線教師也在教學上投入極大熱情,開展研究和實踐。我的研究領域是工程教育,在以往參加國際工程教育學術會議時,我發(fā)現(xiàn)會議的規(guī)模很大,通常有數(shù)千人參加,而且歐美國家參加會議的代表主要是兩部分人,即工科教師和工程師。而國內舉辦的同類會議,與會者往往是教育研究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工科教師不多,工程師就更少。
  2015年7、8月間,我參加了學校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訓項目,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簡稱UIUC)學習。基于過去對美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了解和對我國高校本科教學面臨問題的認識,在本次培訓中,我特別關注UIUC推動本科教學研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情況,對美國高校的教學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二、UIUC推動本科教學研究的情況UIUC在學校層面設立了創(chuàng)新教學與學習中心(CenterforInnovationinTeachingandLearning,簡稱CITL),專門負責教學研究和指導、幫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CITL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電化教育辦公室,1964年更名為教學資源辦公室,2003年改為卓越教學中心,2013年成立創(chuàng)新教學與學習中心。該機構名稱的變化,反映了UIUC本科教學理念的演變,從早期僅僅向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到后來注重提升教學的品質,再到現(xiàn)在一方面突出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強調教學活動由教與學兩個方面組成。
  CITL致力于卓越教學和學習,它的使命包括反思和回應教學中的問題,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它是一個創(chuàng)新平臺,把全校的學院、專業(yè)和其他教學單位聯(lián)系起來,使教師可以分享關于教學的知識,了解教學學術的最新進展,提升教學能力。CITL也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系列的項目和服務來幫助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
  CITL的網(wǎng)站上顯示,其共有工作人員69人,而該中心高級教育專家CheelanBo-Linn女士在講課中介紹,2013年CITL創(chuàng)立時有工作人員130多人。CITL下設信息技術、商業(yè)、學術項目與服務、測量與評估、會議服務、教學資源、教學開發(fā)、教學設計等部門。
  CITL的主要職責是為全校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能力服務,為在線教育的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CITL的具體工作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在線教育。包括在線課程、學位項目和職業(yè)資格證書等。在線教育主要幫助在職人員學習需要或感興趣的課程,完成本科或碩士學位,獲得相應的職業(yè)資格。2015年秋季學期,CITL將開放465門在線課程;提供34個學位項目和44個職業(yè)資格項目,其中絕大部分為碩士層次的項目。
  2、教學資格項目。對教師和研究生進行教學培訓,并根據(jù)其教學能力頒發(fā)相應的資格證書。CITL的教學資格證書分為5類,其中“基本教學資格證書”發(fā)給受過基本教學訓練的研究生;“研究生教學資格證書”發(fā)給經(jīng)培訓可以擔任助教的研究生;“學者教師資格證書”發(fā)給專職教師和助教;“教育技術應用能力資格證書”發(fā)給具備在教學中應用各類信息技術的教師和助教;“社區(qū)教育資格證書”發(fā)給具備講授服務學習課程的能力,能夠幫助社區(qū)居民學習的教師。
  3、大學教學課程。CITL開設了一系列與大學教學相關的課程,幫助教師和打算從事教師職業(yè)的研究生掌握關于大學教學的知識。目前,這樣的課程共有14門。
  4、教學學術聯(lián)盟。由CITL牽頭,聯(lián)系各學院的相關機構,建立教學學術聯(lián)盟,作為學院之間和教師之間開展教學研究、分享教學經(jīng)驗的平臺。
  5、學術會議和工作坊。CITL定期主辦各種學術會議和工作坊,推動教學研究、培訓和經(jīng)驗交流。
  6、專題讀書會。CITL組織了大量專題讀書會,每期讀書會分4次,每次一個半小時,與會教師圍繞某一專題展開討論。
  7、教學檔案項目。記錄研究生參與的教學培訓和教學工作,為他們提供教學經(jīng)歷證明,便于他們畢業(yè)后尋求教師職位。
  8、教學研究項目和獎勵。CITL聯(lián)合學校相關部門設立了多個教學研究項目和教學獎勵項目,支持、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創(chuàng)新。
  9、咨詢服務。對學院提供的咨詢服務包括在線專業(yè)和課程開發(fā)、運行數(shù)據(jù)報告、就業(yè)市場研究等;對教師提供的咨詢服務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和教育技術應用、在線課程知識產權管理、課程評估、學生信息早期反饋、學生學習成果測量等;對學生提供的咨詢服務主要是學習水平測試,以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起點。
  除CITL外,各學院也設有相應的機構,推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如工學院設立卓越工程教育學院(AcademyforExcellenceinEngineeringEducation,簡稱AE3),它有3名專職人員,并從各系聘請資深教師擔任教學創(chuàng)新專家。AE3的宗旨是,“像做科研一樣做教學”(Teachlikewedoresearch),并且認為教學是優(yōu)先的和有價值的、學術性的和嚴格的、創(chuàng)造性的和可重復的,也是合作的。AE3通過一系列項目來開展工作。柯林斯學者項目(CollinsScholars)主要針對入職一年以內的新教師,每周組織一次午餐研討會,開展課堂觀摩和訪問優(yōu)秀教師的活動。戰(zhàn)略型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StrategicInstructionalInnovationsProgram)向教師提供研究經(jīng)費,鼓勵教師完善現(xiàn)有課程、開發(fā)新的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學生特別項目(SpecialProgramsforStudents)則幫助一年級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支持學生開展服務性學習。三、啟示和建議從UIUC和美國其他大學在加強本科教學、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首先,大學教學,特別是本科教學,具有科學規(guī)律,應該重視對教學的研究。尤其是當前高等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社會對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教學手段趨向信息化,使教學活動日益復雜。只有通過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把握教學規(guī)律,采用科學方法,才能有效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教學研究的主體是一線教師,同時也需要專職研究人員在理論上、方法上提供幫助。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調動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促使一線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的有效合作。
  第三,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一樣,需要進行專門的教學培訓。大學教師不僅要掌握本人所從事學科領域的專門知識,還應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過去,我國大學教師培養(yǎng)有師傅帶徒弟的傳統(tǒng),后來由于教學、科研任務繁重,這一傳統(tǒng)未能很好堅持下來。而且從教學具有科學規(guī)律、教學活動日益復雜的角度來看,僅靠老教師傳授經(jīng)驗已不能適應大學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應當建立更加科學、完備教師教學培訓體系。
  基于上述考慮,我提出以下建議,供學校領導和機關有關部門參考。
  第一,樹立教學學術觀念,把教學當作科研來做。教學學術的概念引入我國雖然已有多年,但只有教育學科領域的學者有所了解,遠未成為高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的共識。建議學校加大對教學學術宣傳的力度,倡導全校干部、教師以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對待教學工作,努力推動教學工作從經(jīng)驗轉向科學。
  第二,在學校教師發(fā)展中心的基礎上組建教師發(fā)展與教學研究中心。中心的職責是,制定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規(guī)劃,組織開展教師教學培訓,組織和指導學院、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工作開展研究,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咨詢服務。
  第三,教師發(fā)展與教學研究中心要面向教學一線,為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做實實在在的工作。根據(jù)教師的需要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培訓,使教師切實有所收獲。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組織研究和交流,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同時開展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幫助個別教師改進教學。
  第四,教師發(fā)展與教學研究中心要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專職教育研究人員與一線教師的結合。建議聘請專職教育研究人員、教學名師和其他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作為中心常任研究人員,他們是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咨詢服務的基本力量。通過招標等方式,邀請一線教師帶著研究題目進入中心與常任研究人員共同開展研究和實踐。
  第五,出臺必要的政策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教學培訓和教學研究。整合各類教學研究和改革經(jīng)費,集中支持一線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制定教學研究工作量標準,把教學研究計入教學工作量。建立教學研究成果認定機制,在教師考核、職稱晉升等環(huán)節(jié)明確教學研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