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西昌學(xué)院報》 - 第26期

慈 善 如 歌


  有一種愛,可以穿越時間和距離;有一種愛,不分膚色和國別。一對普通的美國夫妻,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一群充滿愛心的異國人。Muchlers夫婦用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的愛心在涼山這片貧瘠而美麗的土地上打開了一扇窗,窗外,春暖花開,夢想展翅。
  05年9月,年過半百的Muchlers夫婦退休后來到了位于中國涼山的西昌學(xué)院留學(xué),涼山迷人的自然風(fēng)光,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都讓他們沉醉,也讓他們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愛心之旅。
  布拖,坐落在大涼山,屬國家級貧困縣,典型的半農(nóng)半牧的彝族聚居區(qū)。雖然建國以來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千年的奴隸制度留下的風(fēng)霜依舊寒氣襲人。曾經(jīng)有一位助學(xué)者說從成都到布拖,就是從天堂到地獄。在這里,蜿蜒的山路,低矮的土屋,穿著露出腳趾頭的鞋的人們,到了上學(xué)年紀卻仍背著小孩干農(nóng)活的女孩……一切都那么真實,一切都那么令人心酸,這在Muchlers夫婦的腦海里定格,也在他們的心海中泛起波瀾。他們覺得自己該做點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Muchlers夫婦加入了西昌學(xué)院的布拖扶貧行動,為涼山的貧困農(nóng)戶和孩子牽線搭橋,募捐財物。
  對“幸?!倍?,各人看法不一?!澳鼙M我們的所能、所有,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Muchlers夫婦最常說的話,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為布拖鄉(xiāng)親牽線張羅他們所需要的技術(shù)物資,促進涼山地區(qū)早日走出貧困,這就是這對美國夫婦的幸福。
  2500美元,18750人民幣,123冊英文書籍,572名中學(xué)生的助學(xué)金……Muchlers夫婦用自己,家人,以至朋友的力量資助著西昌學(xué)院貧困大學(xué)生和布拖的孩子。Muchlers夫婦說他們永遠忘不了孩子們在雨中等候裝載物資的車來時候的歡呼雀躍,忘不了他們舉著捐助的火腿腸時閃閃的淚光,忘不了他們穿上新校服時的敬禮,忘不了彝族姑娘三色酒杯里答謝的盛情。
  愛心如潮,慈善如歌,行動在閃光。初冬的一場大),凍壞了來年的土豆種子,也急壞了布拖縣火烈鄉(xiāng)的人們。土豆是這里的主食,所備的種子就是他們的命根子。Muchlers夫婦拿出自己的積蓄,和西昌學(xué)院一起及時地送去了高產(chǎn)的土豆種子,解決了農(nóng)戶們的燃眉之急。
  藍天青山,大愛無言,激蕩在這片神奇卻貧瘠的土地上,等待收獲的,是土豆,更是彝族人簇新的希望。
  對Muchlers夫婦的善舉,布拖彝族鄉(xiāng)親們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表示感激。金秋時節(jié),彩云追月,當Muchlers夫婦來到當初贈送種子的田間時,銜著煙堝的彝族老農(nóng)用生澀的漢語說:“你是我的兄弟”……跨越了千山萬水,一雙白手和黑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沒有豐盛的宴席,沒有華麗的語言,樸實的彝族人感謝的方式讓這對美國夫婦心里蕩起別樣的感動。
  采哈鄉(xiāng),火烈鄉(xiāng),俄青鄉(xiāng),特木里鎮(zhèn)……這些彝族村寨泥濘的路上都留下了Muchlers夫婦奔波的腳步。在溝渠里洗手,在曠野里和彝家孩子一起跳達體舞,他們就這樣融入這片土地?!皞鞑ハMシN愛”是這對夫婦不懈的追求。教懵懂的孩子“洗手歌"和英語句子,募捐各類的圖書,衛(wèi)生、科技、文化,這一串新鮮的名詞如一陣溫暖的春風(fēng),隨著他們刮進這片貧瘠的土地。春風(fēng)來了,綻開的豈止是千樹萬樹的梨花?還有布拖孩子用沾滿泥巴的小腳丈量的未來和夢想。
  春去秋來,花開葉落,而這份愛心沒有凋零,貧窮卻依舊堅強而快樂的孩子們是Muchlers夫婦奔波的動力。捐助一筆錢,幫助一個人,看起來微不足道,對于改變一個地區(qū)面貌的影響也是那么微弱,但日積月累,終歸有其存在的價值。對于Muchlers夫婦來說,這不是偶然,也不是開始,更不是結(jié)束,我們的鏡頭三年來記錄下了他們的扶貧之旅,卻記錄不了他們依舊延伸的慈善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