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11期

“紙間”與“指尖”:我們情歸何處

——大學生短信文化與書信文化調查





  “親愛的,你還寫信嗎?”這是網(wǎng)絡上流行的一個豆瓣小組的名稱,組員們在一個本子上隨意寫下自己的想法,再郵寄給另一個組員,用這個 “幸福接力棒”來懷念那種古老的溝通方式,來溫暖被大量信息淹沒的現(xiàn)代人。也許,那些讓人感動的、墨香四溢的信件僅留存于我們的記憶中了。據(jù)校園調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近一年來,有60.8%的同學從未收到一封信,而每個同學平均每月發(fā)送400條左右的短信,短信文化已經(jīng)風靡校園,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不禁深思:短信文化和書信文化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一代新顏換舊容:
  要“新歡”還是“舊愛”?
  2006年,全國手機短信發(fā)送量超過4296億條,日均發(fā)送短信接近12億條,人們走進了“短信時代”,很多人成了所謂的 “拇指一族”。大學生更是發(fā)送短信的“主力軍”,有的同學從最開始的“100條短信包”發(fā)展到“400條短信包”,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當代大學校園里最普遍的現(xiàn)象是手機時時在手,QQ常常在線,郵件天天在發(fā),博客偶爾掛掛,而寫信的人卻是“踏破鐵鞋”無從覓。
  與短信文化的紅火之勢相比,傳統(tǒng)的書信卻在一點點地淡出歷史舞臺。古時中國就有諸如“家書抵萬金”、“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的說法,那種等待的樂趣,紙間的墨香,悠悠不盡的思念,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多學生一年難以收到一封信,即使收到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銀行賬單之類。
  在這個沉醉于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時代,大學生們漸漸習慣了“近在眼前”的即時通訊工具,傳統(tǒng)的書信被人們漸漸遺忘。我們越來越傾向于“手指一動傳千里,博客留言抒情誼”,書信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旅游管理學院的向同學認為:“書信文化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短信文化一定會因為它的快捷與時效性而超越書信?!?br>  “我不愿寫信是因為寫出去收不到回信,但同學說已經(jīng)給我回了信,可能是途中被弄丟了吧?!惫补芾韺W院的一位同學說起這件事時臉上略帶遺憾,詢問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她自己沒把班級郵箱號告訴同學而導致信件的遺失。據(jù)學校郵局工作人員介紹,很多人不知道地址欄要寫班級郵箱號,這給信件分發(fā)工作帶來了極大麻煩,他們不得不將信件退回去,由此造成信件的耽誤或遺失就在所難免。此外,很多同學都懶得寫郵編,殊不知現(xiàn)在的郵件分發(fā)都是采用機械化分揀的方式,通過電腦識別郵編,所以,郵編的空缺將直接造成信件發(fā)送的延遲。
  曾幾何時,那些被定格在紙上的記憶已經(jīng)開始泛黃,而那些屏幕上躍動的字符將我們生活的細節(jié)一點點復制、粘貼。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無論是短信文化還是書信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大學生作為選擇主體是矛盾的,當他們看到同學收到信件時,眼中不禁流露出羨慕的神情,但是自己在溝通交流中卻依舊選擇短信。短信文化將借助自身優(yōu)勢不斷發(fā)展,書信文化也會通過文化底蘊的積淀與傳承而進一步完善。短信文化與書信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現(xiàn)在或者將來都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千嬌百媚各千秋:
  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
  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等是古人傳情達意的上佳之策,而今,電話、短信、郵件是溝通感情的不二法寶,他們都已經(jīng)作為一種信息傳遞方式植入到人們的情感記憶中。究竟誰更優(yōu)于誰?調查顯示出來的聲音褒貶不一。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近80%的同學會拿出以前的信來重溫,偶爾翻看回憶,字里行間溢滿的是朋友的用心和真情。書信的價值正是源自寫信時的暢所欲言和等信時的翹首以待?!耙环庾约簞邮謱?、動手畫的信,才能將我的真心祝福帶給她?!痹诓稍L中,一名同學提到,她曾經(jīng)用一個月的時間給她的好友寫了一封特別的、厚厚的信,漂亮的信紙全是自己手繪的,對方收到信的時候被感動得“一塌糊涂”。
  談及寫信,大二的余同學頗有感觸:“手里拿著信會感到很實在,有種幸福特別近的感覺。拿著沒有拆的信封,會很期待信里的內容?!睍诺男畔⒊休d量大、易保存和它帶給收信人的那種難以復制、轉發(fā)的幸福感,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通訊發(fā)達的今天,收到一封信也成為一件讓人高興許久的事情。但相對電話、短信而言,書信存在時效性差、措辭難、流程繁雜等缺陷。有65%的同學都是因為嫌寫信太花時間而選擇短信。現(xiàn)在的快餐文化,讓很多人失去了坐下來握筆寫信的時間和精力,這給短信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沃土。
  “每次打開手機,一聽見短信提示音我就感覺無比溫暖。短信鈴聲響起,就像是幸福來敲門?!甭糜喂芾韺W院的殷同學回憶起她2008年的復讀時光,那時她的同學幾乎每天都會給她發(fā)一些感人的短信。“人生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哭一陣子?!薄敖裉斓呐κ菫榱嗣魈斓某晒??!彼嬖V記者,“一條條短信24小時向我傳遞著關愛,那時候,他們的短信成了我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公共管理學院的柳同學一般通過短信和同學們交流,她認為短信文字比書面語言更俏皮,有的東西無法用語言表達卻可以通過文字表達?,F(xiàn)在她和班里的同學感情越來越深,短信幫了大忙!
  玫瑰有嬌艷的花朵也有傷人的利刺,正如短信讓我們歡喜也讓我們憂。有時繁忙的網(wǎng)絡會阻礙信息的發(fā)送;有限的字數(shù)無法表達內心詳盡的感受;不易保存的缺陷淡化了美好的回憶;有時候短信甚至成為謠言散布的助手,如四川柑橘事件就是一個例子;還有一些垃圾短信、節(jié)日泛濫的轉發(fā)信息更是讓人疲于應付。對待大量復制轉發(fā)的短信,46%的同學都會禮貌性回復,但心里還是有點煩。
  “書信短信,各有千秋。每一種東西的存在都有其意義?!币恍﹤鞑W者的觀點正好印證了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看法。在調查過程中,大學生普遍認為短信文化“大行其道”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由于短信的非正式性始終還是難登大雅之堂,書信的慢和繁瑣也一直是同學們心中隱隱的痛。簡潔與厚重,方便與感動,在短信文化與書信文化交錯的十字路口,我們將何去何從?
  新舊交融領風騷:
  是“獨唱”還是“合奏”?
  我們是要讓溝通在“紙間”流動,或是在“指尖”流動? 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從問卷中我們發(fā)現(xiàn),58%的大學生認為,書信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認為書信在傳遞感情的深度上優(yōu)于短信,他們呼吁要重振傳統(tǒng)的書信文化,不能讓打印機把文字從原本屬于筆尖的領地奪走。而相對于這部分同學,45%的大學生更提倡順應時代的短信文化,他們認為傳統(tǒng)的書信滿足不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我們應選擇更高效的溝通方式。還有同學認為兩者之間沒有互斥關系,不必提倡或反對某一種文化,只要有情感在人與人之間流動就可以。
  “短信傳情誼,天涯若比鄰”??粗切┑谝粫r間飛到你身邊的關心和祝福,你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反饋你的問候和感激,此時,電信網(wǎng)絡帶來的速度之美觸手可及。但是,寫信和收信也是件浪漫的事,看著一封封信穿梭在浮躁的 “水泥森林”里,穿越拿著手機的手,穿越電腦的鍵盤和屏幕,帶著溫暖和微笑向你走來,你感覺到的是充實和安心。短信和書信共同承載著這個時代人們不同的訴求。你要追求速度就選擇網(wǎng)絡和鍵盤,你想放緩生活的步調那么就拿出紙和筆。
  美麗的信紙所散發(fā)出的文字的香味,永遠埋藏在我們的心底;而短信飛來的身影也讓我們感動,二者不應是個單選題,在享受快節(jié)奏的短信文化的同時,是否也不應忘記書信文化的那條涓涓細流。讓墨香和網(wǎng)絡共同飄蕩在心靈的天空,綻放著“溝通”的絢爛花火,激蕩起情感的陣陣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