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東南大學報》 - 第1099期

讓世界充滿愛 ———記我校交通學院茅以升班愛心小分隊赴甘肅天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8 月8 日至15 日,東南大學茅以升班八名志愿者組成的愛心小分隊一行在交通學院團委的精心組織下,來到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尹鄉(xiāng)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30 名女童的家中,開始調(diào)研走訪女童教育情況與生存狀況,拉開了我校交通學院為期三年的甘肅天水市女童助學活動的序幕。
  今天的女童,是未來的母親。母親的素質(zhì),影響未來全民族的素質(zhì),因此女童教育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學們將通過座談會、家訪、實踐體驗、調(diào)查問卷等形式,探訪女童生存環(huán)境及內(nèi)心世界,了解西部女童生活和受教育的真實情況,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資助和幫助。同時,也呼吁社會來共同關注貧困地區(qū)女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
  本次活動將為30 名女童建立詳細助學檔案,今后三年東南大學交通學院的30個團支部將會通過一對一的助教活動,與這些女童建立長期聯(lián)系,以后三年每年的暑期都會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給她們以持久的關懷與鼓勵。
  8 月10 日中午,熱心的家長和孩子們 紛紛前來迎接我們,秦安縣人民的熱情迎 面撲來。
  當志愿者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家,走進孩 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往往是 那么殘酷。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些 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家境艱苦,由爺 爺奶奶等第二甚至第三監(jiān)護人照顧,學習都 很刻苦用功,但有些孩子性格有些孤僻。父 母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大都已年邁,要 么住的是破舊的土房子,要么就是災后重 建,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孩子們都很喜歡上 學,但是如果在經(jīng)濟不允許的情況下,懂事 的她們寧愿選擇放棄,不想給家里添麻煩。 孩子們個個成績優(yōu)異,能歌善舞,只是稚嫩 的臉龐上總有一絲感傷的痕跡。
  其中,胡璐珍的生存狀況給同學們留 下深刻印象,她也是目前秦安縣王尹鄉(xiāng)日 益突出的留守女童教育問題的一個縮影。
  十三歲的璐珍有著一段不愿回憶起的 童年。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在分家產(chǎn)時璐珍 姐弟倆被二叔趕了出來,年幼的姐弟倆只 好借著別人家的舊房子居住。奶奶也在二 叔家的阻撓下不能經(jīng)常來照顧她們。璐珍 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她半夜發(fā)高燒時身 邊一個照顧的親人都沒有。更可憐的是,由 于家中沒有房子,在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中 她們無法得到政府的幫助,各項扶助措施 都與他們無緣。姐弟倆相依為命,性格都很 內(nèi)向,弟弟璐顯甚至有些自閉,一個人木訥 地在院子里轉(zhuǎn),偶爾用哀怨的眼光看一眼 我們,其他的時間都是自己躲起來玩。年邁 的奶奶偷偷跑過來摟著孩子用方言跟我們 講了很多,一個勁兒地抹眼淚。雖然我們很 多都沒聽懂,但我們能體會出她的艱辛和 無奈。
  和姐弟倆聊了一會兒,兩個孩子也漸 漸放輕松了。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沉默寡言的 璐珍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孩兒。她會跳藏 舞,很會唱歌,一首《外婆的澎湖灣》顯示了 小姑娘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只是殘酷的 生活讓她把這個年紀的所有幻想全都收藏 在心里。
  而令大家欣慰的是,縣婦聯(lián)接到了我 們反映的情況,特地趕到了璐珍的家里,給 她們送去了溫暖和希望,并將璐珍定為重 點幫扶的對象。
  離別總有幾許不舍,還記得我們最后 一次擁抱,最后一次說再見,最后一次紅著 眼睛彼此微笑,最后看一眼通往村里的必 經(jīng)之路,離別的車里放著“請不要離開”的 歌……這些天,從這些樸實無華的孩子身上, 同學們學到了更多的美好和純凈,也讓這 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