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24期

本科不牢 地動山搖


  授人以漁“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的貫徹應該是 “打造金課”教學理念體現(xiàn)的重要標識,正像300多年前盧梭所指出的 “問題不在于他學到的是什么樣的知識,而在于他所學的知識要有用處?!惫鸫髮W本科生院院長哈瑞·劉易斯在《失去靈魂的卓越》中反思忽視本科生的教育,是失去了靈魂的卓越。這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迪和驚醒。我們也應該時時反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在畢業(yè)時 “學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毫無疑問,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生是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yǎng)的最大群體,本科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yǎng)是本,本科教育是根。也正如陳寶生部長指出的,要堅持以本為本,把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積極推進四個回歸。一是要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改變輕輕松松就能畢業(yè)的狀態(tài),回歸常識;二是要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回歸本份;三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回歸初心;四是要推動辦學理念創(chuàng)新、組織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傾力實現(xiàn)教育報國、教育強國夢,回歸夢想。而這也恰恰是體現(xiàn)“本科不牢、地動山搖”這一暫新理念的制高點。
  而特別注重學生接受能力的提高和認知素質的提升,關注學生成長,或者說 “學以致用” “不但授人以魚”而且更注重 “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的貫徹和教學模式的實施,則成為我們在教學督導過程中尤為強調和關注的要點。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姜山秀教授在講授中古波斯文學時,不但著眼于對從 “前伊斯蘭時期”到“七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入主波斯時期”乃至 “九世紀晚期”歷史脈絡的清晰把握,而且特別提示讓學生注重把握不同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作品,同時在作家作品的評述中還特別提煉對文學藝術和社會人生的深層認識和充滿哲思的感悟,如“詩人沒有生活的跌宕,哪會有詩作的輝煌!”去考量人的命運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啟迪學生對命運、對人生、對社會以哲理的思考,這樣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達到了很好地課堂教學效果。也把 “文學名著所給予我們的不僅是文學欣賞價值,而且是一個堅強的精神世界”的領悟真諦落實到了課堂之上。
  高文惠教授講授 《紫式部和<源氏物語>》時,因為是 “外國文學”,特別考慮了學生的接受和領悟能力,提前就把豐子愷先生翻譯的《源氏物語》發(fā)到大家郵箱,同時在講課中,不僅詳盡地解讀文本,而且重點講析了 “物哀”是日本獨特的美學觀念,剖析了 “物哀”的兩重含義:1.凝視對象而產生悲歡:由感動體現(xiàn)情緒進而產生情趣,2.包括喜怒哀樂的情緒基調,強調細膩委婉的陰柔之美;而這些都與中國的關于 “哀”的審美觀念不同,這就使學生能從接受美學的高度深化了對日本文學的閱讀、理解和把握,同樣達到了很好地教學效果。
  翟興娥教授在講授中國當代文學時,不但引領學生一起探討關注新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而且更加注重對學術前沿的深入,生動介紹剛剛評選出的 “改革開放40年最有影響力的40部小說”,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學歷程進行梳理和回顧。同時,在對劉心武小說的評析中,不僅以 “淺層 ‘符號’塑造”和 “深層人性塑造”的歸納,開辟自己獨特的視角,立足于卓有新意的表述,而且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問答、講評,帶動學生以新穎的視角去閱讀領悟作品,提升自己對原著、對社會乃至人生的嶄新地認知。
  還如昝風華教授在講述 《孟子》時,首先聯(lián)系了孟子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的言論,表揚了上課前認真讀書的學生,刻意強調“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么,不過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的道理,尤其是大學生,坐到課堂里,通過學習、修養(yǎng),回歸善良的本性,找回放逸的心靈才是做學生的根本。這就既結合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又聯(lián)系了學生的性情現(xiàn)狀,既達到 “教書育人”的目的,又很好地鋪墊出要展開的關于 《孟子》的教學內容。在講述分析孟子的論辯技巧時,例舉文章,汲汲數(shù)典,分別從引人入彀、反守為攻、巧煥概念、轉換角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等5個方面給以深刻精細地歸納,使學生既統(tǒng)領了孟子的論辯智慧,又切實掌握到實用的論辯技巧。
  李桂廷老師在講授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理論與批評》時,教學準備充分,教學內容熟練、系統(tǒng)、充實,講述清晰。尤其結合鐘嶸的《詩品》,對比西方的悲劇觀念,突出中國詩論中的 “怨情”說,給學生以深刻地啟悟。
  黃傳波老師在向學生介紹 《沈從文》時,刻意補充了五四以來鄉(xiāng)土文學拓開的三個層面:魯迅的思想啟蒙、矛盾的政治啟蒙和沈從文的人性啟蒙,并由此展開,讓同學們深切把握 “五四”文學的厚重與燭照。
  賀同賞老師以 “歌舞繁華,亡國危機”的關鍵詞的歸納,引領同學們去追溯唐五代詞的輝煌與無奈,不僅準確地透析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悲楚與巨痛,更使同學們切實地領略了詞人真誠、敏感、柔弱的藝術人生的品性和人格。
  文學院劉淑青老師在講述 《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tài)》時,對四類意象和5個基本特征歸納明晰、闡釋細膩、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而且特別注重了以大量經(jīng)典的文學實例來分類對比,從黑格爾的論述到唐宋詩的不同審美特征,從艾略特的 《荒原》到林徽因的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引領同學們一步步攀向文學形象審美領域領略和把握的高峰。
  徐世雨老師在講述 《目標與目標管理》時,特別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疏密有致、循循善誘,尤其闡釋目標的層次性、多元性、次序性時,聯(lián)系同學們從大一到大四的不同時段,不僅給予高屋建瓴地指導,還幫助同學們具體規(guī)劃。最后布置同學們結合國家的 “雙百”目標,制定個人目標,體現(xiàn)出 “陪你把漫長寫出情節(jié)來”的深厚的人文關懷。
  王延敏教授在講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精致而又細膩地把一章內容界分成許多小節(jié)知識點,對甘地主義、甘地思想以及印度自治運動、印度的宗教信念都給予了精辟而又清晰地講解闡釋,不僅讓同學們對二戰(zhàn)時期印度的社會、政治情境有了深切把握,而且對甘地一生18次的絕食抗議、對甘地的信念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開槍射擊的人,而是敞開胸膛迎著炮火被轟得粉身碎骨的人”,都有了感同身受的領悟。
  歷史與社會管理學院的劉淑青教授在講授 《歷史學專業(yè)英語教程》時,為加深學生對 《我有一個夢想》的理解,她首先引導學生對美國內戰(zhàn)、林肯、 《解放奴隸宣言》、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等知識點進行回顧,然后熟稔而又專業(yè)地分析了該篇演講的修辭技巧,以及史學界在馬丁·路德·金研究的最新方法與成果,最后以溫柔嫻熟的語態(tài),字詞句段篇,翻譯歸納朗讀釋義,中英文交換,步步到位,把歷史學專業(yè)知識與英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順風順水地引領同學們在專業(yè)英語的海洋里遨游。
  張興峰老師在教學中特別著重于學生認知的強化,注重課堂教學中與同學們的互動,以清晰生動的語言表述,結合 “綠領巾” “法律身份”“等級操行卡”等鮮活的實例,切實提升起同學們對 “學生”這一概念的地位認同、法律判斷和品行擔當。
  王瑞澤老師以熟稔的英語風度督促同學們盡力地在 《宏觀經(jīng)濟學》的課堂上盡可能多地掌握專業(yè)外語詞匯。
  毛麗君老師則由一起出口蘋果受騙案的事例導引出 《信用證的審查》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課件上把相關的英語概念與內容展示清楚,而且確實讓同學們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中得到實實在在的警醒和提升。
  趙衛(wèi)老師以清晰規(guī)范的 《普通話與播音訓練》,直接將學生帶入 “聲調” “調值和調類”等等的空間,不僅使學生直接而清晰地把握 “調值及其標記” “普通話的聲調”等相關理論知識,更通過練習,有了切身實用的音準、調值、音節(jié)變化等相應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同時,根據(jù)該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的特點,在評價機制上進行了改革,課程成績由三個成績匯總而成:筆試成績(50%)+口試成績 (30%)+平時成績 (20%)。
  李朝輝老師以 “組織結構圖”的示例,對 《組織與組織設計》的內容進行了明晰準確地講解闡釋,同時,又極善于以各種鮮活實在的實例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如 “阿里巴巴的第三次組織結構” “金剛石與石墨” “夫妻店” “法國格拉丘納斯觀點”等等,還特別注重了與學生的互動,直接考察出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對實際組織時的能力,而這也是我們督導專家認為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馬修浩老師特別注重應用講過的“寫作基礎知識”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析,讓同學們在練習中盡可能地把握住 “敘述” “描寫” “細節(jié)”等等,同時,在 “寫作客體”的講授中,特別強調了 “沒有體驗就沒有感受”的道理,讓同學們盡可能地去掌握寫作中 “本質”的東西。
  梁秀慧老師以扎實的教學功底,有板有眼、清晰準確地為公選課的同學們講述了 《屈原》。尤其她選擇的以司馬遷與屈原的人生對比: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讓同學們在課本知識的讀學中,更達到人生精神境界的認知與升華,是達到了 “課程思政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促進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的教學效果的。
  鄭梅老師的 《商務談判之讓步》的課程,不僅講述清楚、課件構架新穎,更有特色的是知識點選擇好,特別對于 “讓步時機的選取” “讓步節(jié)奏的把握” “讓步的技巧”等等辨析輕靈剔透。尤其最后她布置的每個學習小組都要展開的 “談判讓步”的技能訓練,更是達到了該門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我們接觸的不少學生都說 “大學教會了我很多, (德州學院是我)即將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個純真無暇的地方,讓我認識更寬更廣的世界,讓我更加意識到自己有多渺小。于是我將過往的單純天真一一否定,更加理智清醒的規(guī)劃我的大學四年,我想我可以站的更高一點,看的再遠一點?!?br>  也可以說,今年我們聽課的所有老師,盡管術業(yè)有專攻,水平有高低,但遵循高等教育規(guī)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盡力講授好專業(yè)教學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更健康地成長,以求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 “站的更高一點,看的再遠一點”的認知是一致的。天道酬勤習總書記指出: “人才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br>  教育到底是什么 ? 如同雅斯貝爾 斯 《什 么 是 教 育 》 一 書 說Education isatreeshaking atreeacloudtopromoteacloud asoulawakenanothersoul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書本上的之乎者也是教育,田地里的耕作種植是教育,而最成功的教育,往往是人們在充滿愛的陪伴中隱形的滲透,它不分形式和內容,只關乎愛。
  盧梭也說過:規(guī)章只不過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后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
  《風雨哈佛路》中的名言是: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
  之所以摘抄這幾段名言,是因為我們感覺到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作用是最為舉足輕重的,也可以說,教師的品質、能力、追求、作為或者簡言之教師的 “三觀” 是決定“本科不牢、地動山搖”這一戰(zhàn)略決策的關鍵點,也是良好的 “教學生態(tài)”固化的關鍵點。
  早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也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師生從游,不只學問可以薪火相傳,品德、情操、人格也可熏陶而出……而這也可成為 “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的最好解讀。
  在聽課中,有的老師談到把 “理想、勤奮、毅力、進取”四個詞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我們也非常贊同。毫無疑問,沒有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想,不靠勤奮去實現(xiàn)、靠毅力去堅持、靠進取去推動,是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本科高校教師的。
  歷史與社會管理學院的魏訓田教授講授的是 《中國歷史文選》中的《秦始皇本紀》一節(jié),看到同學們上課前就已經(jīng)在預習歷史文選,即不失時機地立即給予了肯定和贊揚: “學習當然辛苦,但時間久了,就會品味出其中的樂趣。知識積累越來越厚重,能力和素養(yǎng)就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辈⑻貏e語重心長地告誡同學們:學習改變不了你生命的起點,但它一定能改變你生命的終點。接著,他便對 《秦始皇本紀》給予了詳盡、充實、準確、清晰地講解。讓我們感受到他扎實的教學功底與深厚的專業(yè)知識積累———首先是他對教學內容重點的深度把握和難點的詳盡闡釋;再就是他對教材中容易讓人誤解內容的釋疑和辨析,如結合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理清了小篆字體產生的時代,對造成錯誤觀點的原因予以解析等;三是知識的前后貫通,如對一個“并”字,就不僅從實詞、虛詞兩大類中給予區(qū)分,還從不同的讀音方面詳盡闡釋,同時所舉例證既有中學已經(jīng)學過的,也有本節(jié)剛剛講過的,還有后面章節(jié)即將講到的,他對學生反復強調,學習古代文獻,就要仔細扣字眼,這樣才能學得扎實并取得較好地成效;四是他在學生考研知識的儲備上力盡心到———無論文史常識的閱讀比重、試卷內容的設計、史料分析的模擬,還是對史書史學成就的評析,都竭盡全力地指導同學們。厚積薄發(fā)地課堂教學形態(tài)的形成當然是與他夙興夜寐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勤奮和積累分不開的,這樣極其認真地治學精神與教學態(tài)度,確實讓人肅然起敬。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傅曉燕教授,備課之余,勤奮攻讀,刻苦鉆研魯迅研究文獻資料,不僅翻遍了文學院資料室的所有相關材料,還自己購買了大量有關魯迅研究的刊物書籍,因而在講授 “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時,駕輕就熟,先從古今對比的角度凸顯了以魯迅為代表的 “五四”小說關注現(xiàn)實人生的歷史功績和魯迅小說的藝術特征 (《紅樓夢》才子佳人,《三國演義》帝王將相, 《水滸傳》綠林好漢, 《西游記》妖魔鬼怪),繼而又刻意概括了魯迅小說的兩大最為獨到的特點:其一是在很多現(xiàn)代作家把人生的描寫畫上句號的地方,魯迅又作為起點開始更深的思考與描寫,闡釋出更為深刻的人生和社會寓意。如 《傷逝》: “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其二是歸納魯迅小說采取的獨到的 “看/被看”的二元結構模式,如 《示眾》 《藥》 《阿Q正傳》等,“去———歸———去”的 “歸鄉(xiāng)模式”,如 《祝?!?《故鄉(xiāng)》 《在酒樓上》等等,這就使她的教授更多地顯示出學術前沿的涉獵和魯迅研究最新動態(tài)的把握。同時也就顯示出她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課程教學不僅有了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新意,也使學生有了更好地學科前沿的關注和瞻仰。
  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蕭雨老師在 《市場營銷》的課堂講述中,不僅從中英文兩個方面講清楚 “四 P策略”(產品、價格、市場、促銷),而且特別注重鮮活實例的引用 (打車、外賣、華為攝像、褚橙、牛仔褲)來為同學們講清楚 “產品開發(fā)創(chuàng)意策略”。同時,上百種創(chuàng)意開發(fā)的物品的圖像展示,不僅極為豐盈地拓展開同學們的眼界,更顯示出她在準備這節(jié)課時涉獵內容的詳盡全面與資料搜集整理時的良苦用心。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洪梅老師在講解 《堅定理想信念》一章時,不僅既有理論又列舉實例地,具體細膩詳盡地講述了 “理想的內涵與特征”“信念的內涵與特征”等,更注重從她大量研讀的考研真題的角度去切近教學內容,這就不僅為學生在面向未來時指明方向,又在面對現(xiàn)實時,為行動提供出堅定明確的信念支撐。
  還要談到夏鋒教授,他山大碩士2006年畢業(yè),先后講授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選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等專業(yè)課程,這次安排到政法學院,發(fā)現(xiàn) 《邏輯學》這門課的老師調走,這門課沒人上了。但是這門課又是政法專業(yè)學生必開的專業(yè)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訓練、掌握思維的規(guī)律、邏輯思維素質的養(yǎng)成舉足輕重、極為重要。因而他毅然決然地決定“難為自己”,每天備課到深夜不說,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背誦大量生疏難懂甚至佶屈聱口的 “邏輯規(guī)則”。正是這樣的 “宵衣旰食”勤奮韌性,使他圓滿地完成了這門課的教學任務。
  相子國教授一直講授 《會計理論》,后來又開過 《世界經(jīng)濟概論》《證券與投資》等等課程,看到社會就業(yè)和市場應用中亟需計算機操作的相關知識,同學們又非常歡迎并十分感興趣,于是帶頭攻堅克難,自己苦學一年, “硬硬的摸下來了”,為經(jīng)管學院開起了 《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的專業(yè)課程。也許,愛爾蘭詩人葉芝的一句話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可以完美地詮釋相院長勇開新課的執(zhí)著信念和堅定信心。
  而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學生在課堂上每人一臺電腦,跟著老師的指令操作,個個全神貫注、精力集中,無論是知識點的把握,還是綜合練習的操作,無論是 “應收賬款的管理”,還是函數(shù)參數(shù)的速記,確實達到了既動腦又練手,直接針對實際應用迅速提升學習水平的作用。
  應該說,像相院長這樣毅力堅韌并且全身心投入教學事業(yè)的老師有一大批,甚至可以說,在德州學院,沒有人上的課,不好上的課,二級學院的院長們首先挑起重擔。這也似乎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正是由于他們的勤奮執(zhí)著不辭勞苦,才真正鍛打出構成學校 “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
  在教學督導的過程中,不少老師還都結合自己的教學、結合學校的工作、結合教學督導工作,寫出或語重心長、或真知灼見、或見解感悟的小結。如政法學院孟海鵬老師提到: “在教學形式上應進一步多樣化。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和學習效率。要以身示范,以情感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fā)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瘪R春梅老師則談到:“作為一名高校老師,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不計報酬,不計名利,只要對學生有利的都認真去做,不管學校有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不管是本院的學生還是其他院系的學生,只要同學們存在問題,我都 一一為他們輔導,把自己畢生的精力放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上,這覺得作為一名老師,對得起自己的良知,這是最為重要的,雖然這并不是可以用學分、論文、科研、教研、職稱、金錢能來衡量的?!?br>  馬克思主義學院宋合利老師主要提出兩點見解。他認為,教學準備充分是上好一堂課的根本,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準備。第一,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的來龍去脈弄清楚,補充最新理論成果,拓展和升華教材內容,真正做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第二,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備教法。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式方法,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選擇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方法,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宋老師還認為,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從課堂導入、講授新課、課堂總結到結語,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心設計,力爭做到引人入勝,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課堂提問、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多種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政法學院劉山陵老師則談到:“政法學院教師少,法學教師更少,18個法學教師承擔著 800多人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無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難以提高教學質量?!?br>  此外還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文霞、 李霞、高陽、張明偉、馬付華、王永堅、許宏,政法學院的祝新穎、陳偉、蔡淑燕、凡冬梅,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韓大平、姚秀麗、王彬、左力、彭萍、許少紅、高曉華老師等都寫出很好的教學總結,篇幅關系,不再一一列舉。
  歐幾里得說過: “求知無坦途?!痹诮虒W督導的反饋中,我們當然也毫無顧忌地指出了不少老師做得不夠或者有缺陷的地方,我們秉承的信念是:善意的苛責,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可能會讓你不大舒服,但它會留給你恒久的馨香。
  我們覺得,對于一個省屬本科高校來講, “一流本科”的建成無疑是大家最為期盼和向往的 “天堂”,然而正是由于有了專注、認真、恪盡職守的這些老師,我們也切實感覺到———“天堂”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