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6期

大悲寺憶往




大悲寺位于翠微山半山腰,為西山八大處第四處。1957 年10 月28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大悲寺創(chuàng)建于遼金時期,明代稱隱寂寺。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增建大悲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重修后,易名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 年),再度重修。早在乾隆十二年(1747 年),乾隆帝曾到大悲寺,即興賦詩曰:林麓忽開處,居然見上方。
  松風吹袂冷,山果落茶香。
  替戾鈴聲靜,逶迤鳥道長。
  停鞭一回首,霧靄已蒼茫。
  大悲寺坐西朝東(偏南40°),山門殿前舊有建于明嘉靖年間二柱三樓歇山頂木牌樓一座,牌樓石額題“慈云迭嶂”四字。有抱柱聯(lián),聯(lián)語:“遠水近山澄霧色,清風明月凈禪心?!迸茦怯?0 世紀60 年代初期塌毀。山門殿前有古楸兩株,樹干粗壯,枝繁葉茂。
  大悲寺山門殿面闊三間,硬山正脊灰筒瓦頂,檐下丹青彩繪,形制古樸。殿脊上飾“龍鳳呈祥”圖案磚雕,制作精細,栩栩如生。檐下嵌漢白玉寺額“敕建大悲寺”,系康熙帝御筆。漢白玉券門上有白象、雄獅等浮雕,左右對稱,精美異常。兩側(cè)有石雕棱花窗,古色古香。山門殿兩側(cè)各有一座正脊門樓,建造十分精良。山門殿內(nèi)四大天王分列左右,威風凜凜;正中有彌勒佛坐像,笑口常開。后有木雕韋陀像,高1.10 米,立在須彌座上。
  過山門殿,青石階十數(shù)級,階旁有古篁兩池,青翠清秀;傳為明代物。南側(cè)竹叢前立有乾隆六十年(1795 年)《重修翠微山大悲寺記》碑。
  二進院正殿為如來殿,硬山正脊,面闊三間。舊時,檐下懸康熙帝御書額,久已不存。殿脊上飾“龍鳳呈祥”圖案磚雕,鴟吻雕刻異常精美。如來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兩旁是阿難、迦葉二弟子像;兩側(cè)分列十八羅漢塑像,舉世無雙;傳為元代著名雕塑家劉元之佳作。十八羅漢塑像系檀香木沫摻細沙塑制而成,羅漢面相為“胡貌梵像”,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至今香氣猶存。
  “文化大革命”初期,“紅衛(wèi)兵”到西山八大處“破四舊”,神像被打碎、石碑被拉到、經(jīng)書被焚毀......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火速趕來,在八大處公園一位老職工帶領(lǐng)下直奔大悲寺,把十八羅漢“請”上卡車,連夜護送到廣化寺藏經(jīng)樓。1978 年,八大處公園管理處歷經(jīng)坎坷,把十八羅漢“請”回了大悲寺。
  在如來殿前懸掛一口銅鐘,鑄造年代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 年),通高1.25 米,口徑0.82 米。鐘口沿處有殘缺一處。蒲牢鐘鈕。鐘肩飾蓮瓣一周16 片,鐘腰以兩細夾一粗3 道凸弦紋分鐘體為上下兩部分,各有4區(qū)。上部蒲牢腰對應供牌處鑄有“大明萬歷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御制”17 字款。八耳波狀口,平均分布4 枚撞擊鐘月。
  三進院正殿為藥師佛殿,硬山正脊,面闊五間,兩邊耳殿各三間,建造精良。藥師佛殿檐下懸“悲源?!必翌~,有抱柱聯(lián),聯(lián)語:
  不動道場,東方成坵墟;
  琉璃世界,西方現(xiàn)彌陀。
  殿門兩側(cè)舊有對聯(lián),聯(lián)語:
  云鶴摩天多奇翼;
  蒼松拂地來清音。
  藥師佛殿原供奉木雕藥師琉璃光佛,十分古樸;藥師佛殿現(xiàn)供奉1978 年重塑觀音像一尊。殿前現(xiàn)有雄性古銀杏樹兩株,枝繁葉茂,長勢喜人;傳為元代所植。
  如來殿與藥師佛殿兩廂有配殿十八間,對稱分布。南有祖師堂,檐下舊懸“法云真際”匾額,民國林長民題。北側(cè)為塔院,現(xiàn)有覆缽式塔一座。
  四進院正殿為大悲閣,這一院落高出前院3 米許,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增建,由涇王夫人“涇主娘娘”及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洪、涇府太監(jiān)吳寶等40 余人舍資創(chuàng)建。大悲閣硬山正脊,面闊五間,檐建下舊額“慈航普渡”。大悲閣正中原供奉2 米多高木雕觀音菩薩立像。大悲閣殿脊正面飾“鳳凰吉祥”圖案磚雕三幅,背面飾“二龍戲珠”圖案磚雕一幅,令人稱奇。
  大悲寺有立于雍正二年(1724 年)“禮部尚王棪撰碑”,碑載:“神京之西有環(huán)山焉,名藍相望而起其間。翠微峰之右麓,有古寺曰大悲?;蹮舳U師偕印如師入寺住持,真樸自守。壬辰(1712 年)圣祖皇帝召見于暢春園之天馥齋,賜額錫金。約友萍如師飯僧于五臺山。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之夏同登清涼,裝伽藍祖師像供于秘魔崖,以衣帽散眾。復于涌泉寺飯僧三載,補茸萬佛寺、護國寺大殿、前石府文殊院,并系茶棚,款待朝山往來者。余與師為方外交,故特為之記云?!?br />  碑中所記慧燈禪師,別號“古梅”,頗受康熙帝賞識??滴跷迨荒辏?712 年)被召見于暢春園。乾隆十三年(1748 年)又受到乾隆帝召見。乾隆帝有《御制贈古梅詩》:
  游山喜值深秋暖,過寺偶因香界回。
  云岊鐘聲還斷續(xù),月天闕影自崔嵬。
  最欣凈室才方丈,恰稱禪僧號古梅。
  設(shè)使翠巖重著語,眉毛贏得白皚皚。
  大悲寺后有一幽谷,名“四照谷”,谷中巨石嶙峋,林木茂盛。傳說,康熙年間,谷中山泉清冽可口,引來兩匹金騾駒每夜來山泉暢飲。有個貪心人得知以后,就連夜進谷等候,一夜見金騾駒到來,急忙拋出繩索套上一匹,不料金騾駒力大無比,竟把貪心人拖下山崖活活摔死。
  大悲寺有座塔院,兩株白皮松下有喇嘛式僧塔一座。
  另有大悲寺鐵鐘,鑄造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通高0.805 米,口徑0.55 米,蒲牢鐘鈕。鐘肩飾蓮瓣一周12 片。鐘腰以一道凸弦紋分鐘體為上下兩部分,各有4 區(qū)。下部蒲牢對應處左側(cè)一區(qū)內(nèi)鑄有“大清康熙二十九年冬月吉日造”等銘文。八耳波狀口,平均分布4 枚撞擊鐘月。這口鐵鐘現(xiàn)在香界寺鐘樓下層懸掛,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