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1611期

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屆教學學術年會強調,通過引導、考核、評價機制,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本報訊 7月5日,由教學發(fā)展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學術年會在閔行校區(qū)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為“教學學術:引領教與學的變革”,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70余所高校的300多名教師、教學發(fā)展人員和教育管理者的參加。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在大會上致辭,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主持開幕式。
  林忠欽在致辭中指出: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如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為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落實以價值引領為核心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上海交大近期啟動了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討論,重點聚焦立德、好學、樂教三大專題,旨在推動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凝聚教書育人共識,為提升人才培養(yǎng)能力問診把脈、凝心聚力。林忠欽強調:“老師是第一身份,教書是第一工作,上課是第一責任”,教師要回歸“潛心教書育人”的本分,“如何通過更有成效的引導、考核、評價機制,來切實提升教學質量,是需要不斷去研究與實踐的課題”。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袁篤平作了題為《學生課程學習行為的觀測》的大會報告,他以長期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的身份分享了對教學學術的探索和理解。袁篤平介紹了如何從了解和評估學生課程學習的行為特點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和調整,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他提出,一般情況下,教師只是大概了解學生的課程知識背景,通過校園環(huán)境的感受形成一些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宏觀印象,而缺乏對學生學習行為特點的及時、準確、有效、系統(tǒng)的觀測與把握。袁篤平通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設計,對學生實施即時和長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測量,從實踐視角和研究視角得出結論:一方面,對學生學習行為比較準確的測量和解讀,有助于找到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內在原因,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自身在教學活動中未曾意識到的問題。袁篤平的精彩分享引起了與會老師們的強烈共鳴。
  美國邁阿密大學卓越教學中心教授 Milton D.Cox 作了題為《作出更大的變革:教師與教學學術密切結合的若干建議》(Making a Greater Difference:Recommendations for Connecting Instructors to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大會報告。Cox 教授自1979年起率先創(chuàng)建了教師學習社區(qū)(FLCs),長期致力于教學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理論研究。他與參會教師們分享了教學學術(SoTL)從問題發(fā)現(xiàn)到成果發(fā)表的七個完整步驟,并指出,學術社區(qū)的建立有助于促進教師的教學學術發(fā)展,最后他向大家提出了通過學術社區(qū)開展教學學術的16條建議。Cox 教授的演講,對于在我國起步不久的教學學術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借鑒與啟示。
  隨后,大會舉行了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fā)展中心主辦的《教學學術》創(chuàng)刊號首發(fā)儀式。同時,邀請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務副主編余東升、《教育發(fā)展研究》副編審南鋼、《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前主編姜嘉樂、《遠程教育雜志》執(zhí)行主編陶侃和《高等教育研究》常務副主編曾偉等擔任“對話主編”的論壇嘉賓。五位嘉賓圍繞如何開展教學學術發(fā)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并與參會代表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為大會帶來一場教學學術的盛宴。副教務長吳靜怡為Cox教授頒發(fā)了“榮譽顧問”的證書,為五位主編頒發(fā)了“教學學術顧問”證書。
  大會下午共設有五個分會場,30位教師代表圍繞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與策略、過程性評估、實驗教學和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等5大主題,基于前期的教學研究,分別匯報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來自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和江南大學等參會代表也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研究成果。五位期刊主編對分會場的研究成果逐一進行了點評,為發(fā)言教師及參會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交流機會。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fā)展中心作為國家級“教師教學發(fā)展示范中心”,每年一度舉辦教學學術年會,不僅促進了本校教師教學學術的的深入開展,也為全國高校教師的搭建了交流的平臺,發(fā)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王竹筠)